Jornal de Fisiologia e Patologia Vegetal

使用化学诱导剂诱导豇豆对引起炭腐病的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产生系统性抗性

蒙塔塞尔·法齐·阿卜杜尔·莫奈姆

由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引起的豇豆炭腐病导致产量损失,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。从新谷省不同地点收集的豇豆病株中分离出 16 个 M. phaseolina 分离株。所有分离株均能侵袭豇豆植物(cv. Balady),导致罗勒茎发生不同程度的炭腐病。M. phaseolina 分离株 No. 14 在这方面最具侵袭性,导致 85.8% 的炭腐病。

本研究使用浓度为 1.5 和 10 mM 的硅酸钾 (KS)、没食子酸丙酯 (PG)、对苯二酚 (HQ) 和水杨酸 (SA) 作为体外和体内控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。结果表明,所有测试的化学诱导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体外 M. phaseolina 的生长影响不大。随着化学诱导剂浓度的增加,M. phaseolina 的生长抑制略有增加。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,与对照处理(对照)相比,所有测试的化学诱导剂均显著降低了木炭腐烂。没食子酸丙酯和 HQ 导致的木炭腐烂严重程度最低。相反,SA 和 KS 对木炭腐烂严重程度的保护作用最低

此外,与对照相比,2014-2015 和 2005-2016 季节期间,所有测试的化学诱导剂均显著改善了豇豆植物生长参数,即植物长度、分枝数/株、植物鲜重和干重(kg/feddan)和产量构成要素,即豆荚长度(cm)、种子荚数/粒、100 粒种子重量、种子总产量(Kg fed.-1)。在 5 mM PG 中浸泡的豇豆种子在两个季节的产量构成最高。而 HQ 的产量构成最低。植物矿物质成分分析表明,与生长季节(2014-2015 和 2015-2016 年)期间对照植物相比,用任何化学诱导剂处理的豇豆种子长成的豇豆植物的氮 (N)、钾 (K)、磷 (P) 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。水杨酸和 PG 在两个生长季节的矿物质含量都很高。

接种经化学诱导剂处理的M. phaseolina植株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(APO)、多酚氧化酶(PPO)、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酶、病程相关(PR)蛋白(几丁质酶和β-1,3-葡聚糖酶)、酚、黄酮类化合物和木质素含量的积累均增加。在所有测定期内,PG记录到氧化酶、病程相关(PR)蛋白和酚、黄酮类化合物、木质素含量最高。总体而言,APO、PPO和β-1,3-葡聚糖酶的酶活性在处理两天后开始积累,并在第8天达到最高水平,而PAL、SOD、几丁质酶在第6天达到最高水平,随后这些酶的活性逐渐降低。另一方面,接种了 M. phaseolina 并用测试诱导剂处理的豇豆植株中总酚、黄酮类化合物和木质素增加。施用后第 6 天记录到酚类化合物的最高积累,而施用后第 8 天记录到黄酮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的最高水平。这些结果表明,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控制豇豆炭腐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因为它们在豇豆植株中具有系统性抗性。 

Isenção de responsabilidade: Este resumo foi traduzido usando ferramentas de inteligência artificial e ainda não foi revisado ou verificado